延续父亲科技梦 他成富士康专利“状元”
2017-04-28
2017年04月28日 星期五 宝安日报
“我不是打铁匠,我是工程师,没有了双手,但只要眼睛和大脑还能用,我就能克服身体的痛,去创造、去研发!”李晓光总说,自己是“幸运”的,噩梦袭来时,他不是没有萌生过就此结束生命的念头,可从小在家里听父亲讲编程语言、讲新科技的情景总浮现在脑海里,还有那部从13岁起就陪伴着自己的电脑。大火带走了父亲,烧毁一切物品,但自幼种下的兴趣和梦想的种子已然扎根,还在等破土的时刻。
带着父亲的梦想再出发,走下病床的李晓光先在老家重庆创业做软件编程工作,发展出一个有30多位工程师的研发团队。网络泡沫浪潮下,他毅然回到深圳,在富士康科技集团闯出新天地,连续六年蝉联申请专利冠军。2007年,富士康科技集团为了表彰李晓光在专利申请方面做出的贡献,特别奖励他100万元人民币。
如今,他没有止步,又从研发多年的消费电子产品领域转到了自动化设备开发领域,专注打造“机器人”。
父亲的梦想是他在黑暗里的光
“我常想,自己为什么会喜欢研发呢?脑海里的第一个场景就是父亲在家里的小黑板、门上给我写BASIC语言的场景,是他让我爱上这个东西。”李晓光的父亲生前从事电子科技领域的工作,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父亲可以算是国内科技创新发展的“弄潮儿”。
李晓光有时会想,如果父亲还在,会取得怎样的成绩,又会怎样鼓励自己去创新、去研发,两人会不会因为一些不同的观点争论起来。
大火无情地将父亲带走,但父亲对科技创新的探索热情在李晓光身上延续下来,成了光和火,支撑他一点点走出绝望的黑暗时刻。
“在住院时,很多人来关心我,还有人给我送了电脑。后来,医院里的医生、护士让我帮忙修电脑,这也是鼓励我去尝试。”李晓光说,总要去看看梦想的样子,究竟能实现到什么程度,自己不甘心被命运捉弄,也不忍心辜负那么多人的期待。
1998年底,慢慢学会走路、吃饭和握笔的李晓光在重庆老家开始做软件编程工作。由于行动不方便,亲戚帮忙在家中安装了扶手栏杆,他坐着滑轮椅,在家自由活动。
用着爱心人士捐赠的电脑,李晓光完成了第一个软件的开发工作。他抓准时机,请同学去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张贴广告,找大学生兼职帮忙开发。公司一路发展壮大,业务最好的时候,李晓光租了两间大办公室,带着一个有30多位工程师的团队。但生活似乎还要给李晓光更多考验:网络泡沫的爆发,让公司走入困境,最终以公司倒闭收场。
逆境中,李晓光也曾心灰意冷过,可他还是默默安慰自己,“不能放弃,人生就是这样,有起有落。”
创业受挫他毅然回深再逐梦
首次创业失败,李晓光的朋友也为他着急,纷纷给他出主意。有一个朋友就建议,不如去开个网吧,很赚钱,还可以自己维护电脑。
听到这个建议,李晓光想,自己和团队做了这么久的研发工作,正在做的图像识别才刚刚摸索出头绪,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测试、改进,就这样改行去开网吧,虽然赚钱,但并不是自己喜欢、向往的工作呀!
这时,有朋友给李晓光介绍了富士康科技集团,让他再回到深圳闯荡。李晓光在网上查了关于富士康的一些资料,就决定要到外面的世界打拼一番。
“尽管我是残疾人,我能自己照顾好自己,我能干得像大家一样好!”李晓光花了三天时间闭门不出,将简历做成40多页的幻灯片。面试过程,李晓光激动地讲了一个小时,面试官是集团的总经理,他认真听着,被深深打动。
这位总经理问李晓光,富士康的工作节奏快,是否有信心接受挑战?李晓光斗志昂扬地回答道,我才29岁,还有很多梦想,希望可以再次超越自己!
2003年10月,李晓光顺利入职富士康,成为一线研发人员。全新的生活、工作环境,让李晓光的内心有些忐忑不安:自己能得到认可吗?
生活中遇到的歧视和误解,常常如冰水浇透他的心。挥手拦公交车,司机不愿意等他;大雨天,的士司机看到他的模样,马上开走不让他上车……
“我要比别人更努力地去证明自己,别人能做的我一样行,甚至还要做得更好!”李晓光这颗心如此坚韧,时刻向着光明。
(责任编辑 温凯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