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官方网站

    无障碍建设杂谈——周苏秋

    2019-05-09

    人类文明璀璨发展的今天,眼下有一个新颖迷人的词汇、恰如时尚的流行色,时髦而骄傲地占领了世界城市之高地,这是一份丰盛的人类文明的硕果,它所透露出的温馨弥漫着整个世界,凡被泽慧的人们都在它的沐浴下笑颜逐开、为之唱赞,这就是:无障碍。这个具体的词汇源于西方国家,也是西方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实在的功勋,这份文明的精华在西方得到高度发展与弘扬,它在城市设施基础建设上得到贯彻,并形成了一系列无障碍理念与城市无障碍设计原则而领先世界,而后又在东方引起重视。无障碍的概念是一个造福人类的伟大实践,是从西方发轫转而在东邻发酵,再传播流行至全球,成了人类文明共享的一份硕果。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跨越世纪的巅峰,无障碍已然成为一种社会进步、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优良的型态。西风东渐,从上个世纪末,中国对无障碍文化概念采取了积极的研究与实践。起初,我国虽也建设了大量无障碍设施,却由于无障碍意识的普遍薄弱,设施设计的不合理,维护管理的不到位,监督治理的不作为,无障碍教育的不重视,使得大部分无障碍设施成为摆设,既没给残障者群体带来方便,反形成了诸多障碍,并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曾经看过一幅漫画:把盲道画成曲曲折折的、而且这个盲道上还有一根路灯柱、中途那盲道又从一个下水井盖上通过,甚至盲道上还有消防栓竖着那里。这使我想起小时候,我玩的电子游戏《超级玛丽》,每当我以主角马里奥跨过重重关卡、一路上的障碍物越多,越能激发我参与的乐趣,直至最终登上“人生巅峰”。然而现实不等同游戏,路面上的障碍物只会给路人带来不便和安全上的风险。更不用说这些障碍物“附着”在盲道上,对视障人群来说,那就是灾难啊。

    漫画里讽刺批评的这种现象,在于提示告诉人们,绝不可仅仅为了面子工程从表面去理解无障碍,而是要深入了解无障碍设施对于人们的实际帮助。盲道,本来是一座城市文明设施的标配,反映着这座城市对视障群体的友好与否,对真正的盲人来说是一种刚需。严格地说,社会中的每个人终其一生都生活在有障碍与无障碍的环境中。只不过这里的无障碍与有障碍,既有思想意识上的、也有生理上的,更多的才是生态环境里的。

    时代的发展需求催生了无障碍文化理念,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杆,同时也是世界大同的必备因素,如此而言,对于中国开展这种无障碍文化的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接轨国际优良文明基础设施的必行之路。

    早年,我国常常以美国西雅图图书馆的建设案例,来做为无障碍意识在环境设计应用上的成功范本。

    美国西雅图图书馆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尤其是通用性质:即是残障者与健全人都可以利用的公共设施,从而成为无障碍设计理念的最佳标本。这得益于美国对于无障碍法律法规的制定、从而也促使设计理念迅速的发展,并在无障碍设施的实施实践中更重视“通用设计”,并依此为导向将无障碍标识的设置更加人性化,更注重“无障碍”的功能性、适用性,既要强调建筑环境的完美也要考虑到残障者的平等权益。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由无障碍意识领衔设计的建筑与展馆布置,完全考虑到了各种障碍类型,是以对无障碍环境加以优化达到几乎完美的地步,几乎没有认知差距,而巧妙的构思启示,把广义无障碍与狭义无障碍之分融合在一起。

    日本是无障碍设施设计较为先进的国家,也是公认无障碍意识认知最为普遍的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有日本“障碍者告白书”中说道:我们(指残障者群体——作者)的生活中存在四类障碍,分为“物理障碍”、“制度障碍”、“文化情报障碍”和“意识障碍”。“物理障碍”是指生活环境状况(如较陡的坡度、狭窄的道路等)以及所使用产品(如日常用品、电器等)对残障者生活的妨碍;“制度障碍”是指因残障形态而对各种资格的取得(如各种执照、上学、就业等)受到限制,不能平等的参与社会活动;“文化情报障碍”是由于盲文和手语翻译、声音情报的不完善,阻止了部分残障者得到文化情报的机会;而“意识障碍”则是指健全人对残障者无心的言语、无意的视线、差别意识、淡漠无视等状态,是存在于每个人意识中所造成的障碍。这四种障碍中的“意识障碍”不同于其他类型,为存在于心理上的障碍,是无形却又最难以驾驭、最难于立竿见影“改善”的障碍。如此说法值得我们探讨。

    无障碍意识是指人们头脑中对于无障碍存在的反映,对无障碍的感知、思维等心理认识过程,无障碍环境则是人们进入、参与、利用的一种社会境遇,包括人们对无障碍思想的认识和意识等更为广泛的社会环境。因而,无障碍意识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管理者及设计人员的构思方向,并影响着我国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发展。

    实际上,“无障碍环境”除了出行无障碍外,还包括信息获取、思想交流的无障碍。这些都要依托必要的无障碍设施来实现。

    具有“无障碍环境”的城市建设,意味着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只有不断完善无障碍设施,同时提升市民对于无障碍设施的认识,才能真正地改善残疾人等社会成员的生活状态。

    一个城市的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已然成了验证一座现代化城市文明的标杆。“无障碍”这个名词,从当初一个时髦的文化口号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功能的指标性定向,即:设计和环境的考虑是尽最大可能面向所有的使用者。也应成为当今社会与体制的一种必然的属性。

    无障碍环境建设好了,无障碍的理念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了,更多的人成为无障碍生活的受益者,无障碍城市文化温暖了整个社会,与世界共同进步。“无障碍”这个美丽的词汇成为我们终身的福利。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真正的无障碍,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不仅仅是构建物理空间的无障碍,更是构建全社会的行为规范。终有一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达到了至真至爱的境界,不论是哪一类型的残疾人与正常人能够做到了以心相交,心灵相通,了无障碍,也说明了社会的文明进步。那么,无障碍的意识就真正上升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引领了无数不平凡的心灵。无障碍的环境改造与设施建设就会提升并进步,无障碍的城市建设就会在全新的文化理念驱动下更加完善,使人们对于社会、人居环境的优美感到无比幸福,使残障人士出行的通达性日趋更高,让全社会都更具包容性、让人们享受更多技术进步说带来的舒适与福利,真正做到无论何时何地了无障碍,如痴如醉沐浴在无障碍的幸福芳泽下。

     

    作者简介

    周苏秋,男,听力一级残疾,当过工人,剧团美工,文化宫美术干事,摄影机构摄影师,广州美术学院毕业。爱写诗歌、散文,喜欢朗诵。现退休。深圳福田区残疾人文学社成员。

     

    (此文获2019年深圳市残疾人征文三等奖)

    友情链接:918博天堂尊龙凯时尊龙凯时尊龙凯时尊龙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