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见之美》读后感——王润桃
2017-11-29
2017年10月31日下午,福田区文学社举办好书阅读分享交流会,会后,忘年之交的好友鄞甜甜送我一本《玉见之美》,并叮嘱写读后感啊。
甚幸,不亦乐乎!
《玉见之美》的作者是李玉刚。鄞甜甜是他的铁杆粉丝----“刚粉”
李玉刚在悉尼歌剧院开演唱会时,我在电视上与他初次相识。听过他的《新贵妃醉酒》、《国色天香》、《莲花》……当时,我只知道他是有名的戏剧演员,在我国传统名剧中扮演传统女性之美,唱腔圆润、流畅、高亢,好听极了,我心里将他赞誉为“梅兰芳第二”。梅兰芳是我国老一辈的国宝级艺术家。然而,他在演出之余,还学习陶瓷,演习书法、绘画。《玉见之美》的隆重登场,又让我看见了这位文学家的伟大。
得到《玉见之美》后,使我对作者有了更广泛深刻的了解: 李玉刚是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青年艺术家。被海外媒体赞誉为“中国国宝级艺术家”。他用赋有中国传统艺术的身形唱腔让世界领略中国之美,用自我魅力弘扬国粹,他以独特的男性视角,完美诠释中国传统女性之美。他一面是平民的代表,另一面却是艺术的化身。时至今日,李玉刚的影响力早已超出娱乐圈的范畴,延伸到美学、文化、思想等社会各领域,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青年一代文化符号。
《玉见之美》是一本集优美文字和光鲜靓丽图片于一体的探寻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旅的佳作。李玉刚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或跋山涉水,或穿越炙热如火的戈壁沙漠,寻根历史的瑰宝,付出了极为有价值的艰苦努力,成就了保护、发掘国家“非遗”申请的文物,或者为正在申“非遗”的文物作大力宣传。
李玉刚说:“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深厚如海,博大如川,令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僧人挚友赠送他一只宝贵的宋代油滴“建盏”,他爱不释手。
宋代的油滴建盏
“凝视着手中的这只建盏,说不出是敬畏还是爱怜……我伸出一根指头,用指尖触摸上面的纤细纹路。兔毫犹如历史的神经,搭连住我的指尖,于是庞大的历史信息便蜂拥而入……”
他们来到福建建阳的龙窑,亲尝建盏的制作。“1280C度1281C度,尽管只差一度,但是如果保温时间相差哪怕三五分钟,建盏的颜色便会有差异。烧建盏就是,一窑出来,什么颜色都有……建盏虽一度失传,但经过岁月的洗礼,终究以自己独特的魅力被人重新仰视,虽然现在还远达不到当年的制盏工艺,但这些默默守护、传承着建盏文化的人们,足以令人欣慰。而我作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也初尝到了肩上承担的重量。”
他又跋涉于武夷山,寻茶云水间。福建省自古以来,出产各种名茶,大红袍、铁观音、正山小种等等。
李玉刚常与“天心永乐禅寺”的主持、勤奋耕耘在茶林的长者品茶铭志。
“‘李玉刚’,老爷子突然叫出我的名字,让我正襟危坐,‘我们正在进行正山小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准备,你一定要帮我们多做宣传啊。’”
读了这一段文字倍感亲切。
我住的楼下,有一“百花茶庄”,老板全家都是福建人。铺面不大,茶香四溢,铁观音、正山小种、大红袍等等,应有尽有。他们从福建老家批发准成品茶过来,老板娘精明能干,将其加工、分装成精美的小包,再包装成礼盒出售,让人喜爱不已。他家的正山小种,更吸引眼球,老板五岁的小儿子将正山小种的宣传标签到处张贴,甚至都张贴到我们这一栋大门的对联上了,我心里说:“这孩子也真是,到处乱贴?”哦,今天才知道,正山小种是要申“非遗”啊,他正在努力地做宣传,我错怪孩子了。
李玉刚又转战南京,寻找丝绸之谜。
“丝绸织锦在中国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吐丝织绸了。”
“穿过陈列的华丽云锦,我忽然注意到颜色的浓烈,或许与皇家用品有关,在我看来,云锦的颜色都仿佛浓墨重涂,极尽明亮考究之能事。”
“二0一三年七月九日,我再一次来到巴黎。这次巴黎之行是受时装设计大师劳伦斯.许的邀请,参加他在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的首秀。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走上T台……在这场名曰‘绣球’的时装发布会上,我身着华服,第一个登场,无数镁光灯向我袭来,排山倒海……台下的看客们并不知道我的身份,更不知道我的性别,直到大秀结束,才恍然大悟。……劳伦斯.许用一种中国传统的织料‘云锦’打造出他的国际大秀,极具东方雍容华贵之美感,独到的设计理念,让他的秀场光芒四射,一时无二。”
“云锦”的功劳非同小可,中国的“云锦”让劳伦斯.许成就了他踏上世界的时尚之巅!
与“云锦”媲美的是苏州的“缂丝”,缂丝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织纬线时,留下要补织图画的地方,然后用各种颜色的丝线补上,织出后好像是刻出的图画。缂丝与云锦并称中国两大珍品手工丝织圣物。从宋、元以来,一直用于皇宫服饰,或出口至日本制作高级和服。
李玉刚亲尝缂丝制作,对它宠爱有佳,他说“有朝一日,我要穿上一件自己织就的戏服。”
李玉刚说:“有朝一日,我要穿上一件自己织就的戏服”。
对话宣纸。“宣纸”也是我国的“非遗”文物。
历史上,宣纸制作工艺极其复杂,每一个环节都是有相当的独立性。宣纸制作的所有工序,基本上都是靠口传心授,师傅传给徒弟,徒弟再传给自己的徒弟,一代传一代。
李玉刚热爱书法、绘画,所以对宣纸也情有独钟。他不顾辛劳、炙热,来到每一个制作车间,与师傅们同甘共苦,俨然像一个学习制作宣纸的小徒弟,身体力行,忙在其中,更有喜乐在其中!
李玉刚在宣纸制作车间劳动,很辛苦,但也很快乐!
《玉见之美》的最后一章是“寻梦敦煌”。
“茫茫的大漠,神秘的洞窟,优美的飞天,反弹的琵琶,构成了我少年对敦煌的记忆,如今我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来到这里,或许是为了圆一个少年时的梦。”
玉刚在这一章里介绍了狂风怒沙中的敦煌。
我原来在中学学习历史的时候对敦煌很崇拜仰慕,但只了解其点滴,读了玉刚的书以后,使我对敦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它是我国历史上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的要冲,敦煌的地位曾经显赫一时。敦煌壁画,莫高窟等等都是我国举世闻名的历史文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确实让敦煌和莫高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我尤其喜欢他写的“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节。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玉门关在敦煌的西北方向,距离敦煌90公里。因为汉武帝从西域与和田取道此处将玉石运往中原而得名。
玉刚在书的末尾写道:
“尽管荆棘满路
我依旧向前
无怨无悔”。
读第一遍,我只能说是“走马观花,挂一漏万”。他的文字感染力不亚于舞台上的艺术感染力。
玉见之美,刚好遇见王者风范,其优美典雅的文字、鲜活靓丽的图片和满腔热血的爱国情怀,如同甘淋雨露,滋润桃李满天下!
后记 2017年于深圳读书月。